据国土资源部消息,“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课题近日已通过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据悉,可燃冰研究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一大热点,涉及新一代能源的探查开发、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和军事防御等,并有可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我国可燃冰储量可供使用数百年
中国是“可燃冰”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004年中德联合科考队的“太阳号”考察船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当今全球最大的碳酸盐结壳,面积达430平方公里。2009年夏,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专家估计,我国“可燃冰”的资源储量为803.44亿吨油当量,接近于我国常规石油资源量,约是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两倍。我国南海西沙海槽、台湾西南陆坡、南沙海槽、冲绳海槽海底可能存在大量的甲烷水合物资源,可以满足我国今后数百年的需求。
而查清深藏海底或陆域深处的可燃冰储量绝非易事,进行商业开采更加艰难。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和国家一直在研究可燃冰开发问题。中国从1999年起加强对可燃冰资源进行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第一,证实了我国南海存在可燃冰资源,发现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资源有利开发区,评价了该区域可燃冰资源的潜力,并确定了东沙、神狐两个可燃冰重点目标;第二,陆域勘察可燃冰资源取得重大进展,证实了在我国广阔冻土区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第三,有了较强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以及技术准备。
在工业燃气领域中,天然气的沸点较低(-157℃),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存在气化问题,但热值较低,在氧气中的火焰温度仅为2538℃,完全不能满足金属切割的需要,所以天然气添加剂的问世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发明涉及一种与天然气混合后能够迅速提高天然气火焰温度的天然气添加剂。该助燃添加剂能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的火焰温度提高到3000℃以上,可使天然气在金属焊割等领域的使用性能超过乙炔,成为新一代的乙炔代用气.